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為追尋紅軍長征足跡,深入了解紅色故事,體悟紅色精神,筑牢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集團公司黨委按照昆纜集黨發(2021)4號《隆重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方案》要求,于7月中下旬分兩期組織集團公司基層黨務工作者及中層以上干部及共計70余人,前往紅色圣地貴州遵義開展為期三天的“重走紅軍長征路——紅色之旅”主題教育活動。
遵義是紅軍長征途中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之地,在這里紅軍不僅取得了長征途中的第一次大捷,同時“遵義會議”糾正了黨中央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以前所未有的“四渡赤水”偉大戰略轉移扭轉了敵我態勢,為中國革命走出重重困難,實現偉大的轉折,從勝利走向勝利指明了方向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天,參訓學員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貴陽的高鐵,向著心中的紅色圣地進發。抵達貴陽后,顧不上旅途的疲憊,背上行囊精神抖擻地直奔本次紅色之旅的第一站——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引領下,大家走進息烽集中營舊址,身臨其境地了解到曾被關押在這里的革命先輩們所承受的酷刑折磨和殘酷的生存環境,聆聽他們在獄中與敵人頑強抗爭的感人事跡,感受他們不忘初心,用生命捍衛革命理想,為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的崇高品質;特別是出生在牢獄之中的“小蘿卜頭”,在極艱難的處境下依然堅持學習,求知若渴的動人故事,更是給生活在新中國的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讓我們更加倍感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1938年至1946年間,息烽集中營先后關押過包括楊虎城、黃顯聲等1200余名愛國將領和革命志士,但幸存者卻不足百人,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這里慘遭殺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面對息烽集中白色恐怖的嚴刑逼供和身陷鐵窗黑牢的生死煎熬,不屈的共產黨人以革命必勝的堅定理想信念為支柱,秘密組建中央監獄黨支部,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赤膽忠心、堅貞不渝的共產黨人光輝形象將永垂青史。
當天晚上,全體學員還集中觀看了大型情景劇《偉大轉折》,共同緬懷先輩光輝足跡,重溫了紅色經典歷史。
第二天清晨,身穿紅軍服,背上行軍包,學員們走進遵義會址,參觀遵義會議舊址和會議陳列館,深入了解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之時紅軍所面臨的嚴酷現實和會議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偉大的歷史意義。
下午,大家懷著對革命先烈無比崇敬之心爬上紅軍山烈士陵園,緬懷遵義戰役中犧牲的紅軍烈士。全體學員在烈士紀念碑前向紅軍烈士敬獻花籃,并向著鮮紅的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傳承紅軍精神,告慰革命先烈。在紅軍墳前,聆聽工作人員深情講述紅軍軍醫龍思泉與當地人民之間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最后一天,學員們來到了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的遵義戰役婁山關戰斗遺址參觀。婁山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來都是兵家爭奪的戰略高地,紅軍為了打亂敵人的包圍圈,保證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于1935年2月在這里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斗,經過三天三夜的連續作戰,全線擊潰敵軍,順利奪取了婁山關并乘勝追擊占領了遵義,取得了紅軍長征途中的第一次大勝戰,極大地鼓舞了紅軍士氣,從而贏得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勝利。
雖然婁山關戰役已經過去八十多年,戰斗的硝煙早已散去,但小尖山山谷中依然回蕩著戰斗時的槍炮聲、吶喊聲和紅軍嘹亮的沖鋒號聲,眼前仍能浮現出激戰中紅軍先烈們勇往直前、視死如歸的崇高身影。撥開歷史煙云,這一段浴血奮戰的不屈歲月,歷久彌新,永遠振奮人心。
紅軍長征,自江西瑞金出發,縱橫十余省,長驅數萬里,歷經湘江戰役、遵義戰役、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爬雪山、過草地,歷時兩年有余,征服了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突破了敵軍的重重圍堵,戰勝了黨內的分裂危機,最后抵達陜甘寧勝利會師,實現了黨中央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指引中國革命向著勝利前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我們要銘記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新的起點上把先輩們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如果說偉大的紅色精神曾經體現在“破壞一個舊世界”的革命之時,閃耀在“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建設之時,迸發在“大踏步趕上時代”的改革之時,那么今天我們新一代的共產黨人,更需把偉大的紅軍精神弘揚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傳承革命先輩矢志不渝地理想信念和不畏艱難困苦的英雄氣概,砥礪前行,堅定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以實際行動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為民族之振興而奮斗。
在經歷這趟短暫卻意義深刻的紅色教育活動之后,參與活動的同志們都紛紛表示,這是一次精神洗禮之旅,更是一次牢記使命的擔當之旅。通過此次現場教育活動,大家深刻認識到紅色精神的內涵和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的重要意義,讓靈魂受到了觸動,心靈得到了洗滌。
大家一定會將此次遵義之行作為錘煉黨性、提升自我的一個新起點,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回到工作崗位,立足本職,用實際行動感召廣大職工進一步增強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為打造“百年昆纜”添磚加瓦,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更大的貢獻。